close
文章同步發表於: https://histock.tw/blog/histock1688/122
「傳賴清德組閣、林全接任央行總裁」、「全球央行總裁評比13A總裁彭淮南全球第一人」、「央行總裁彭淮南:新台幣升值別怪我」...。對於主修企管、經濟、財經科系,或已投身於金融行業、投資市場中的夥伴而言,一定不陌生央行這個單位。在臺灣整體經濟方面,有時候央行的作為比其他各級政府機關更具影響力,畢竟它的一言一行、一舉一動,都足以影響整體市場的投資氛圍。
央行與一般銀行的關係
央行全名為中華民國中央銀行,是台灣貨幣政策的主體機構,也是唯一的貨幣發行單位。雖然也稱作銀行,但它是銀行的銀行,並不借錢給一般民眾,而是提供資金給其他銀行,例如臺灣銀行、土地銀行、華南銀行、國泰世華銀行等。
也因為這樣的身分,所以央行對於其他銀行具有一定的管控能力,例如可要求銀行不得把所有的資金全部借貸出去,或者是全部拿去投資,而必須保留部分比率資金以備不時之需,這一比率稱為法定存款準備率。當然,銀行是有權力可以自行訂定自己的存款準備率,但是無論如何,都必須高於央行所指定的比率,而且央行有權力依據整體經濟環境,動態調整法定存款準備率,一般銀行必須配合調整。
除了擁有硬性、規範性的權力之外,央行也可以透過軟性道德勸說的方式,請其他銀行配合政策進行調整,也就是常聽見的央行請銀行主管「喝咖啡」這件事,喝咖啡聽起來很輕鬆、沒壓力,不說清楚,或許還真的有人不瞭解什麼是央行請喝咖啡。其實只要想想看,對一般銀行而言,央行算是他們的債權人,債權人突然哪天邀自己去他家喝咖啡,光收到邀請就夠驚悚了,更別說喝咖啡時他給的建議、提醒,誰敢當作耳邊風呢?
例如2008年底央行為了刺激景氣,宣布降息3碼,並且促請各大銀行降低融資利率以盡快跟上央行降息步伐,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,當時央行不僅邀約公營銀行喝咖啡,甚至民營與外商銀行都進行過道德勸說。
央行的職責
在全球各國中,雖然名字不盡相同,但都有類似央行的機構,例如美國的聯邦儲備系統(又簡稱聯準會)、歐盟的歐洲中央銀行、大陸的中國人民銀行等,他們主要的職責與一般商業銀行不同,並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,而都是以審慎調配國家或特定區域的貨幣供給、穩定整體市場為首要目標。
畢竟貨幣是交易的媒介,一個國家或區域流通貨幣的多寡,都會影響經濟的發展,一般而言,當流通在外的貨幣過多,就容易發生物價通膨,相反的,當貨幣量不足,就會影響民眾投資、交易的意願,而間接導致景氣衰退。前述二者嚴重的話,都會造成整體經濟的崩盤,例如前幾年辛巴威曾發行一百兆元的紙鈔,或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德國因為過度發行貨幣,使流通量暴增8.5倍,那個時候一塊麵包居然要價1000億馬克,而這樣子的物價嚴重通膨,間接也使得中產階級原本的儲蓄,瞬間變為貧窮。因此在一個經濟體系裡,存在像央行這樣一個專業、專門的單位來穩定金融,是相當重要的。
除此之外,如果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經濟體系是封閉的,那央行的職責或許會單純許多,然而現實狀況卻不是這樣,民眾與企業都可以自由購入或賣出外幣,更不用說國際間有許多投機客想伺機大量炒作匯率,都加深了央行穩定貨幣的難度。
央行作為與整體經濟的關聯
央行為了穩定經濟體系,可採用的方式相當多元,例如調整法定存款準備率、調整重貼現率、公開市場操作或適度干預外匯市場等,然而「牽一髮而動全身」可說是央行對於經濟體系影響的最佳解釋,往往一個政策就會帶動其他副作用。
以前述法定存款準備金為例,目前央行針對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準備率為9.775%,表示民眾存入銀行1萬元,銀行必須至少保留977.5元作為準備金,剩餘的部分則可以再借貸出去,或進行投資。假設央行覺得目前景氣過熱,想收回部分流通在外的貨幣,而將準備率調高至11.025%,銀行就必須多保留125元在行內,如此一來就能夠減少流通在外的貨幣數量。
央行一旦想透過升高重貼現率來收回過多流通貨幣時,首先一般銀行就必須配合提高利率,而利率的提升,一方面增加企業借貸的成本,另一方面也會使得部分流通在外的資金流回到銀行進行儲蓄,而這些資金可能包含了原本其他投資市場中的金錢,使得企業更難以獲取足夠資金來擴大發展。最終,雖然央行可以順利的收回流通在外的貨幣,但也會間接影響整體產業與股市的景氣。
除了透過準備金或利率的方式,央行也可以透過發行定期存單或買賣債券的方式來調節流通貨幣,例如藉由發行政府公債收回部分流通貨幣,而且不再另外支出,就可以調節貨幣的供給量,也算是央行常見的公開市場操作方式。
除了穩定貨幣供給之外,在外匯市場中適當的干預,也是常被大家拿出來探討的議題。央行在面對可疑熱錢搶買新臺幣時,為了杜絕炒匯的投機客,使外匯市場能夠維持正常運作,有可能會在尾盤進場大量收購外幣,使匯率不過度飆升或驟跌。這也印證了央行一貫對外的說法:「央行不會,也沒有能力扭轉匯率趨勢,只能減輕匯率波動幅度。」但是對於大量進口原物料,或是以外銷為主的企業而言,獲利容易受匯率變化所影響,例如在上半年新台幣飆漲,就使得許多電子、機械業產生龐大匯損,但對以進口為主的企業而言,卻是獲益良多。因此何謂「適當干預」,也成了一般企業最想問央行的問題。
正反兩面難兩全
在臺灣,無論是否有在參與投資,縱使不清楚彭淮南到底是誰,但也應該多多少少有聽過這號人物,他是台灣的央行總裁。如同前述所說的,央行為了穩定貨幣供給,會透過不同的方式來進行調節,然而都會伴隨著副作用,因此正反兩面的評價同時存在,唯一不可否認的是,讚聲也好、罵聲也罷,央行承擔穩定經濟體系的責任始終都在,對於投資人而言,關心整體景氣變化、預測央行後續作為,都有助於提前布局相關投資策略囉!
離婚證人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